【千古一帝秦始皇】第15集 统一钱币,比欧元早了两千年

2017年05月29日 0:17     评论»

记者/主持人:紫君

15 钱币,比早了两千年

展宏图开疆拓土;创华夏千古基业;顺天意一统天下; 千秋万代赞始皇!

听众您好! 欢迎您又来到“千古英雄人物”秦始皇节目。 我是主持人田园。今天给您讲的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前几集我们讲了平定六国一统天下后,秦始皇议帝号,废谥法,置郡县,修驰道,统一度量衡。。进行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创举。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秦始皇统一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不相同。尤其是钱币。齐国 、燕国等使用的是刀币,赵、魏、韩等国则通用铲形布币,而秦和东周则流通圆形方孔钱,楚国使用的却是贝币。钱币形状各异,轻重不一,材质不同,并且有优有劣,换算困难。极大地妨害了各地的通商往来, 经济交流, 也不利于国家政府征收税赋。 于是秦始皇下令规定:在统一发行使用圆形方孔钱,六国原来各自的龟、贝、玉等币一律禁止使用 。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质的为上币,铜质的为下币。改黄金以「镒」为单位,一镒为二十两。铜钱以「半两」为单位,并明确铸明「半两」二字。铜钱为圆形方孔,俗称秦半两。 这种外圆内方的铜钱在我国一直沿用到两千多年后。

这种钱的形状是仿照玉璧纺轮的圜钱形状制造的。方孔圆形,外圆内方,逐渐成为中国制钱的规定模式。

这种外圆内方的钱,使用起来非常方便。钱重是古代的半两,所以人们俗称它为“秦半两”。战国后期到秦代的物价是很低的,正常的粟米价每石大约只有几十个钱,一斗米也只要三枚秦半两就够了。可见当时物价很便宜,钱是很值钱的。

“半两”钱外圆内方,篆书“半两”二字分别列于方孔两侧,钱文凸起,据说是丞相李斯所创,布局严谨,笔划刚健。“半两”钱圆中有方,方外有圆,刚柔并济,静动结合,达到了匀称均衡之美的较高境界。

“半两”钱的造型也是秦代“天命皇权”的象征。“吕氏春秋”中说道: “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说的是外圆象征天命,内方代表皇权,把钱做成外圆内方的形状,象征皇帝君临天下,皇权按天道而行,秦“半两”流通到何处,皇权威仪就散布到何方。

“半两”钱上的数字还体现了阴阳学说的思想。秦“半两”重十二铢(秦代二十四铢为一两),直径十二分,方形穿孔的边长各为六分,这些数字都是六或六的倍数。“六”是阴阳五行中水的记数。此外,从材料利用和制作工艺来看,“半两”钱的造型比其他任何形状都节省铸材,是一种最优化的选择,而且中间的方孔便于固定(锉修)和加工。说明当时的人们在材料利用和工时效率方面都有过深度的研究和探讨。秦“半两”钱在体现天赐皇权、阴阳五行学说的同时,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效率观念。它集实用性、艺术性于一身,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币制的统一,既有利于国家的赋税征收,也为全国各地商品交换和经济往来发展提供了方便,促进了辽阔疆域内经济共同体的形成。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最终完成了全国货币的统一。 这比欧洲的货币统一、欧元,早了两千多年。

古钱学家丁福保曾有诗咏秦半两:“千秋唯有长城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莫道区区仅半两,曾看刘项入咸阳。”说的就是后来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还都使用的是秦半两。

这里面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当年就因为萧何多送了两枚秦半两给刘邦,刘邦就非常感激,以致后来为萧何还增加了封地。

讲的是当汉高祖刘邦还是一个平民的时候,在他的家乡沛县(今江苏沛县)有个秦朝的属官萧何,曾有几次用他的官僚身份庇护过刘邦。等到刘邦当上了亭长,萧何还常常帮助他。再后来刘邦芒砀山斩蛇起义。萧何一直跟随着辅佐刘邦,给他出谋划策。

当刘邦率众军进驻咸阳时,手下官吏每人送他三枚钱,唯独萧何送了五枚。那时通行的钱当然是秦半两,三枚、五枚都指的是秦半两钱。后来刘邦当政,犒赏众人。又封萧何父子十余人,都封了食邑。而且还唯独对萧何本人多增加2000户。人们都说是刘邦记着萧何当初多奉送了他二枚秦半两的缘故呢。

好,听众朋友,我们今天的秦始皇故事就到这里。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度量衡,那么下一步他还要有什么惊人的举措呢?听众朋友,请听下集:书同文。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