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以正除恶,不必卜筮

2016年12月30日 18:22     评论»

作者: 陆文 来源:

一、以正除恶,不必卜筮

武王伐纣,以仁义除凶暴,信心十足。他的军队通过山道后,就将山壁挖崩;渡过河流后,就将舟船凿沉;经过山谷后,就将桥梁拆毁;走过山区后,就将野菜烧光。表示这一战有胜无回的决心!不给自己留后路。

军队到了一处名叫有戎的山谷,忽然一阵大风,吹断了军旗。散宜生劝道:“是不是凶兆?”

武王说:“不是!这是上天在激励士兵,迎风杀敌,各自奋战,务必获胜的决心。”

将战之前,以龟甲卜筮,火却熄灭了,散宜生又劝道:“是不是凶兆?”

武王说:“不是!这是说:我军以正除恶,不必卜筮,利于立刻击恶杀敌的意思。”

后来,牧野一战,果然打败了纣王,开创了周代八百年的天下。

二、楚昭王不移祸于臣

楚昭王时,楚国的天空出现异象,有飞鸟形状的乌云,夹住太阳整整三天。楚昭王有点担心,便派人去问精通天象的太史 州黎。

州黎说:“这是个凶兆,会有灾祸降落到大王您的身上,唯一解厄的方法,是将灾祸移转到令尹司马身上。”

令尹司马一听,立刻斋戒沐浴,打算祷求上天,来替代昭王受灾。

昭王说:“不可以这样,对楚国来说,我就像一个人的胸部,令尹司马就像手臂一样,把病痛从胸部移到手臂,还不是同样在一个身体之内,这哪里能算解厄的方法?因此,要降祸就让它降在我身上吧,不可转移到大臣身上。”

楚昭王的话,刚刚讲完,乌云便即消失,天空大放光明!

三、“找而不得”与“不找自得”

汉武帝时,汾阴一带,有人挖掘出前代的大鼎,特意拿到甘泉宫,献给汉武帝。

群臣都齐声庆贺汉武帝,得到史籍里记载的周鼎,讲:“这是天命所归的祥瑞征兆。”

只有侍中(官职名)寿王说:“这不是周鼎。”

汉武帝被浇了这盆冷水,很生气的说:“大家都说这就是周鼎,为什么只有你一个人说不是?好好说出一个理由来,不然我就宰了你。”

寿王说:“我要没理由,怎敢说这不是周鼎?我听说,周代从祖先后稷,教民种植,有大功于天下,然后历经公刘、古公亶父到周文王、周武王。乃至于周公的制礼作乐,这些历代的名君,都是仁民爱物、德性崇高的人物,上天为了嘉谢他们的功绩,特别赐下大鼎,所以称周鼎。而现在的汉家天下,是高祖继承了周的功业德泽,拯救天下万民于战乱水火之中,历经文景,而到您现在,天下愈发承平富庶,所以上天赐予各种祥瑞。当年,秦始皇亲身到彭城去寻找周鼎,而不能得,正是功绩不足,所以不能得到上天的福佑。如今您不去寻找,而宝鼎自己出现,是上天要嘉谢汉代的功业。所以我说这不是周鼎,而是汉鼎。”

武帝听了,乐不可支,群臣都高呼万岁,于是赐给寿王黄金十斤。

秦始皇无德,找而不得。汉王有德,不找自然而得(均指鼎)。

四、人灌溉的水,与上苍下的雨之比较

季康子问子游:“仁者爱人,对不对?”

子游说是。

季康子又问:“那一般人,也敬爱仁者,对不对?”

子游又说是。

季康子说:“郑国子产死时,全郑国不分男女老幼,都穿上丧服,整整三个月期间,只听到哭声,而完全没有音乐。然后孔子死时,我却看不到鲁国有什么人这么难过。这是为什么?”

子游说:“这么说好了,我觉得子产像农人灌溉的水,而孔子却像上苍下的雨;农人灌溉的水虽然不多,但在一时救急的时候,好像缺少了水,农作就无法存活似的,因此觉得很宝贵,很重要。而雨水才真正是一年到头滋润万物生长的,数量又大,只是大家不容易感觉到它的重要性。”

季康子深细思之,恍然大悟!

(均据西汉刘向《说苑》)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