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教孫子 至死仍要多讀書

2016年07月20日 21:32     評論»

慧勉

明朝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屬浙江)人。他自幼就博通五經,元代至正年間 (1341–1368年,是元朝的最後一個年號),被薦舉為翰林院編修。他不肯就任,隱居在龍門山中著書。到至正十八年(1358),攻取婺州(今浙江金華),聘他為五經師。第 二年,由於別人的推薦,他到了南京,任江南儒學提舉,為太子師。朱元璋建立明朝 ,洪武二年(1369)召他修元史,擔任總裁官。此後,他便以一個開國文臣的身份,在朝中充當文職官員,曾任侍講學士、知制誥等。朱元璋對他極為信任,開國之初的誥命、文書等朝廷公文,幾乎都出之於宋濂之手。

宋濂在讀書上是下過苦功的,因此很有學問。他自幼家貧,為了讀書,可說是吃盡苦中之苦。據他自述,他自幼酷愛學習,因為家中貧窮,沒有書可供他苦讀,便常到有書的人家借書來讀。每借書到手,總是手抄筆錄,常不辭勞苦,按時歸還給人家。遇到冬季天氣寒冷,硯台結冰,手指凍得麻木,不能屈伸,照樣毫不懈怠,呵凍抄錄。他就靠著這種頑強的毅力,終於博覽群書。

等到二十歲時,更加慕賢向學,為了尋訪名師,常不辭勞苦地趕到百里以外,請教於碩學鴻儒。有時人多,擠挨不上,他便在旁耐心等待,始終謙恭如一,不敢懈怠。有時碰到碩學鴻儒,對他加以斥責,他神色更加謙恭,禮數更加周到,不敢有一語頂撞。等到老師心情好轉,再上前恭敬請教,因而老師也很願意教這個謙恭好學的,使他學到很多知識。等到再長大一些,便獨自外出從師學習。

別的學生因家境富裕,生活十分優越。他卻忍飢挨凍,穿的是破衣爛衫,吃的是粗菜淡飯。處於那些衣服光鮮、酒飯飽足的學生中間,他既毫不在意,也毫不羡慕,只知道一心讀書。正因為他有如此專一認真的學習態度,才能最終成為明代著名文學家,在文學史上佔有很高的地位。真可謂:有一分耕耘,便有一分收穫。

洪武十年(1377),宋濂因年老從朝中退休,回家閑居。到了洪武十三年,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胡惟庸案件,朱元璋誅殺了許多士子官員。不幸的是,宋濂的長孫宋慎,也被牽連在內,逮捕入獄。更為不幸的是,儘管宋濂此時已年老退休,仍然未能倖免,也由於宋慎而受牽連,被捕入獄。祖孫兩人均被關在獄中,備受苦難。

宋慎在獄中深自反省,十分懊恨地對爺爺說道:「就是因為讀書萬卷,才落到了今天這樣被捕入獄,隨時都可能被殺頭的可悲下場,讀書多真是害死人啊!」宋濂卻不同意孫子的這種想法,他從小就艱辛讀書,直讀得滿腹經綸,到了入獄待死的這種地步,他不僅不覺後悔,反而另有一番感慨。他語重心長地對宋慎說道:「你說得完全不對,正是因為我們讀書還讀得太少,尚沒有完全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以至於才有今天這樣的可悲下場!細細想來,真是應該更加多多地讀書才對啊!」

(《明史.宋濂傳》、《清言》) @*

來源: 責任編輯:梁馨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