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欣賞:《蘭亭集序》(圖)

2014年09月27日 20:06     評論»

文/東方、明菲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這是華夏「書聖」,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的名句。《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序》、《禊帖》、《臨河序》、《蘭亭宴集序》。其書法飄逸流暢而又筆力雄健,運筆之勢翩若浮雲,矯若游龍,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後世人觀之,羡贊羲之的行草有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稧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譯文

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舉行春禊事宜,為的是祈福祛污穢。眾多賢才,不論老少都匯聚到這裏。蘭亭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密的樹林,修長的竹子;還有清水急流,如同青羅帶一般,映襯環繞在亭子的周圍。把這清流引到亭中的環形水渠里來,讓酒杯飄流水上,人們在曲水旁邊排列而坐。雖然沒有管弦齊奏的盛況,一邊飲酒一邊賦詩,也足以痛快地舒展各自幽雅的情懷。

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宜人的風溫和舒暢,仰首觀覽宇宙的浩大,低頭俯看大地上萬物的繁多。隨著這些景物移動雙目、開闊胸懷,就足夠來享盡視聽的歡娛,真是痛快啊!

人們在一起相處一輩子,一生很快就過去了。有的人喜歡在室內談論志趣抱負;有的人寄託情懷在愛好的事物中,不受任何約束,放縱無羈地生活。儘管人們的志趣千差萬別,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喜于所接觸的事物時,一時間自得其樂,快樂地自覺滿足時,渾然忘了衰老即將到來;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傷哀嘆隨之產生。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陳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心中的感觸,更何況人生天年壽數長短,聽憑造化,最後一切都化為烏有。古人說:「生死也可說是最重大的事了。」怎能不悲痛呢?

每當看到前人發生感慨的緣由,與我所感慨的,如符契般吻合,總難免要在讀前人文章時嗟嘆感傷,對於如此情懷總是不能舒解,釋懷。我確知把生死看成一樣是憑空而起的說法,彭祖長命800歲,那位叫做「殤」的年輕人去世時,才活了短短的20年。由此可知,對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任意而發的論調;然而以後的人看待今天,不過也就像今天的人看待從前一樣罷了,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記下參加這次聚會的人,抄錄了他們的詩作。雖然時代不同、人事變遷,引發感觸的原因,道理都是一樣的。後世看到的人,也將會對這篇文章有所感觸吧。

來源:新生網
發稿:2014年9月26日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