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積德子獲福(圖)

2014年09月22日 19:06     評論»

作者: 柳東緣


youkou 攝影

在歷史的長河中,善惡有報、祖上積德福報子孫的故事比比皆是。下面的故事講述的是孫德蔭的父親夜晚救助一孤身女子,孫德蔭得中舉人的故事。

清咸豐年間,清朝翰林院有馮張二位學台,有一年秋天,奉旨前往湖南省,擔任主考官。馮年長德高,是老翰林,奉主為正主考,常常訓導屬員,要多積善因,莫種惡因,並講述因果報應的道理,常常舉出事實例子來證明。張為副主考,年紀輕,並且是一位新翰林,對因果報應的事情,認為不完全可信,暗中笑話馮翰林的迂腐迷信。到了考期,張為了證明因果不確,完全是人為的,決非鬼神主持吉凶。因此,一天正值馮翰林選卷之際,張翰林在暗中用了手腳。

馮翰林閱卷時,張躲在後窗邊暗處,不讓馮翰林知曉,隔窗觀看。正當馮翰林閱至一名叫孫德蔭之卷時,反覆批閱,認為文筆實在不佳,就把該卷丟到廢卷中。忽聽空中有「當」的一聲響,馮聽無人,認為是神來求啟示。乃將孫卷取回再細閱一遍。感到文采實在不佳,又把他丟到廢卷中,則又聽到空中「當」的一聲響!心中很是奇怪,又把該卷拿起重看。文章實在不足取,但空中如是三次響聲,默思此人文雖不佳,必有積德之事,就選中為最末一名舉人。

考畢,榜已揭曉,正好馮主考又同屬員談因果之事的時候,說「因果著實可畏。」兼言及棄卷之事,空中連響三次,終於選取,即再沒有聲響的神奇故事。

張主考就回答說:「馮大人,請你原諒,大人所棄之卷是孫德蔭之卷否?」

馮翰林答:「你何以知之?」

張翰林說:「乃是小人因見兄台屢言有鬼神之靈妙,故特以破除此中虛妄,三響實是小弟所為。因兄台正在凝神閱卷之際,不知其原委也。孫德蔭文章欠佳,兄台棄之,弟暗中觀察,即在空中暗敲一響,又見兄台取回,小弟連敲三下,兄台果然認為是神靈指示而取之。由此看來,所謂因果報應,鬼神在暗中執行,實是人之所為。哪裡有什麼鬼神?」

馮正主考即問:「三響果是你所為否?」張翰林答:「果是小弟所為。」馮翰林說:「若然如此,更能證明因果報應不差分毫!」

張翰林問:「何以知之?」馮翰林說:「想老弟身為翰林,又是奉旨命官,而能為這人連敲三次,其中必有原因!」

張翰林說:「他是湖南人,我是安徽人,彼此不相識,有何原因?」

馮翰林說:「正因不認識,方顯鬼神主持因果報應之妙!老弟不信,明日傳這孫德蔭。著便衣在清雅房相見,一問便知。」

第二天,馮翰林命人傳孫德蔭來,眾屬員都在座。孫德蔭正慶幸自己得中舉人,但自愧文才不佳,忽見使者奉主考之命,令便衣進見。心中非常害怕,怕的是復考失選,即隨使者來到清雅房間,見了主考座師叩頭拜畢,站立一旁。主考很和藹,讓孫德蔭坐下。

馮翰林問:「孫德蔭,你是哪一縣人?」

孫答:「小生原本是安徽省人,由家父移居來到此地。小生是在此地出生的。」

馮翰林又問:「安徽尚有親人否?」

孫答:「原藉祖父母早已故世,故無親人。」

馮又問:「尚有親友通訊否?」孫答:「有。」

馮問:「常與何人通訊呢?」

孫答:「系一位世交。說起來好似一段故事。」

馮主考說:「大家來聽你談談,沒有關係。」

孫說:「緣是家父在少年時,去親戚家探望,返來時,天將黑,忽然大雨傾盆,淋得渾身是水。急忙避入一座古廟中,方走至大殿,見殿內先有一位十七八歲的女子坐在拜墊上,我父一見即避至殿外廊下。雨越下越大。天已黑,正在此際,又來了一人,也淋得渾身是水,一徑走入大殿。到了殿中,不理有子女在旁,即將身上衣服脫個精光,擰水。只見那女子面轉向牆邊。那男子又走向那女子調笑,欲行非禮。我父一見,即走入大殿,向那男子勸說。那男子說:『那女子又不是你的親戚,關你什麼事?』那男子同我父親吵起嘴來,繼而動起手來相博。因我父親年青力壯,就將那壞男子制服。那男子理虧力輸,只好穿上衣服,避到殿外廊下。天將明,雨亦止,壞男子去了。此時殿中女子開口說話:『多謝你這位先生救我。我是因為在家中同母親吵了兩句嘴,一怒之下才走出的。想去外祖父家。哪知行至此地,天下大雨,幸遇上你這位君子好人,否則我不能生矣!。我家離此不遠,請你分神送我返家吧。』我父即將女子即送返她家。與她家父母相見,由此大家往來。後來我父做生意,移居此地。我就在此地出生。」

馮主考說:「好,原來如此。我將實話告訴你,你的文章本不能中,因棄你卷時,忽聽空中有『當』的一聲,連響三次。因此你家必積陰功。如不取中,是違天償善之德。望你以後多種善因,為國盡忠。為百姓造福。」

正在這時,只見張副主考離座起立,向正主考作揖說:「兄台年高見識廣,由此證明,因果之事,小弟也膽戰心驚。此事原先是小弟想破除兄台迷信所為,哪知在默默之中,已受因果支配,代我母報德矣。孫德蔭所說之女子之父母,就是小弟之外祖父母,那女子就是小弟之母親也。」

在座者,驟聽之下,無不悚然,可見善惡有報,真實不爽。

來源: 網文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