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驚!石器時代壁畫竟有動畫效果

2015年03月27日 8:17     評論»

2012-09-25 22:18

來源: 騰訊科技

洞穴壁畫上由多幅圖像疊加形成的「動畫效果」

據國體報導,考古學家近日在一處洞穴中發現了神秘的「動畫」,繪製時間可追溯到石器時代。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石器時代的藝術家所為,他們通過類似卡通的繪畫形式在洞穴牆壁上展示了野獸奔跑的形態。這篇報導刊登在六月份出版的《古物》期刊上,由圖盧滋勒米拉伊大學考古學家馬克·阿賽馬(Mar Azéma)與法國藝術家弗洛朗·利維爾(Florent Rivère)共同研究,發現了距今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藝術家在洞穴壁畫中加入的「動畫效果」。

為了要將壁畫中野獸奔跑的畫面呈現出來,考古學家們就需要解析洞穴中的連續圖像。根據研究人員發現結果,已經可以揭示出洞穴壁畫中描繪的多個野獸的頭部和四肢,同時也反映出處於數萬年前人類視覺的演化程度,暗示了在視覺感知上的一些基本特徵,比如視網膜的持續捕捉外界事物的特性。考古學家馬克·阿賽馬一共花了二十年的時間研究石器時代的動畫技術,其中包括了位於法國境內12處洞穴的53幅壁畫,這些壁畫都使用了兩幅或者更多的圖像疊加手法來表示野獸奔跑或者快速馳騁的景象,此外,還能看出野獸搖晃頭部和尾巴的情景。

位於法國的拉斯科(Lascaux)洞窟壁畫是使用了最多疊加圖像的壁畫,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將野獸奔跑的連續圖像分裂成許多單幅定幀畫面,將大約二十隻動物的奔跑情景用動畫形式體現了出來,其中主要描繪的動物是馬,由於動畫繪圖需要將許多幅描述不同運動階段的畫面繪製出來,因此洞穴上馬的頭部、腿部還有尾巴都成倍地增加。更為神奇的是,如果需要欣賞洞穴壁畫,那麽只要點上火把,閃爍的火焰就可以將野獸奔跑的效果完全體現出來。這項技術如同現代的攝影機,可謂是電影攝像的鼻祖。

其原理涉及到一個被稱為「幻盤」(thaumatrope)的視覺實驗,由1825年的著名學家約翰·赫歇爾(John Hershel)發明,之後由物理學家約翰·艾爾頓(John Ayrton)發展成可應用普及的技術。「幻盤」技術是利用人類眼睛的視覺原理,將兩幅圖像疊加在硬紙板上,然後飛快地旋轉,我們如同看到兩幅圖像融合在一起的景象。法國藝術家弗洛朗·利維爾作為本項研究的合作者,他發現舊時期時代的藝術家們使用了與19世紀類似的光學玩具,比如一位名為霍爾納的人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發明了「走馬盤」,是近代動畫片的原形。

此外,弗洛朗·利維爾也檢查了在西班牙北部地區發現的馬格德林骨盤,其直徑大約為1.5英寸,也利用了類似的動畫原理。研究人員認為在盤的兩側面發現動物圖像,並處於不同的位置上,因此我們意識到它明顯是有著特殊的用途,和動畫結構的順序有關。而後,考古學家提出了一些令人信服的證據,比如在1868年於西班牙多爾多涅省發現的骨頭型「魔術盤」,其在一側繪製了母鹿或者羚羊的圖案,而另一邊則是一幅動物躺著的景象。

馬克·阿賽馬和弗洛朗·利維爾發現如果中央有一個螺紋孔就可以將兩者拉緊,然後使圓盤繞著橫軸旋轉起來,結果就可以看到兩張圖片的疊加效果,彷佛看到了母鹿從躺著的狀態起身奔跑。因此,考古學家得出結論認為:舊石器時代的人們通過分割運動圖像在閃爍的燈光下呈現出類似動畫的效果,是最早的「電影動畫技術」。

關鍵字: 石器時代壁畫動畫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