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人的宇宙

2013年07月10日 22:44     評論»

古代中國人宇宙觀中一個及其重要的方面──天人感應的宇宙觀。在古代中國人的措辭中,「天」往往代表今日所說的大自然,也就是宇宙。這個大自然並不是現代科學「客觀性假定」意義上的大自然,不是純物質的、外在於我們人類認識主體的、不受人類意志影響的大自然,而是一個道德至上的、有情感、有意志的巨大活物──我們人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這個「天」,與我們「人」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人可以因自己的善行而感天動地,也可以因自己的惡行而招致天譴。天可以化育萬物,也可以用天災來警告世人。這就是人們熟知的「天人感應」,亦即「天人合一」。

  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中,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之類的思想是根本沒有地位的。我們享用大自然中的資源,那是接受上天的恩賜;而當上天用日食、彗星、大旱、地震、……以及許許多多被星占學家賦予不同星占意義的天象來警告人類時,則意味著帝王們的統治出現了失誤。

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中,還有所謂「為政順乎四時」的思想,在古代中國深入人心。如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卷十一「陰陽義」中說: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以類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氣也,故生;秋,怒氣也,故殺;夏,樂氣也,故養;冬,哀氣也,故藏。……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故為人主之道,莫明於在身之於天同者而用之,使喜怒必當義乃出。

此處之「義」,並非正義或仁義之謂,而是指「合於時宜」。不僅帝王(「為人主」者)的政令要與四時節候相配合,宰相處理政務也要如此,《史記·陳丞相世家》記陳平對漢文帝闡述宰相職責時說: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就是此意。今日仍在使用的「時令」、「時宜」二詞,正有古代的遺意。在古代中國人心目中,如果政令不合時宜,氣候就不會風調雨順,就會有水旱蟲災之類,而這些現象都被認為是上天震怒的表示。

發稿:2002年12月9日    更新:2002年12月9日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