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艺的秘密

2016年08月10日 10:03     评论»

皇甫容战国青铜兵器玄镠戈,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公有领域)

战国青铜兵器玄镠戈,现藏故宫博物院。(公有领域)

数千年以前,中华先贤以其精巧的技艺、开阔的认知,将智慧和完美地融合在青铜上。中国高超的冶金工艺,在神州大地熔铸出别具风韵的光辉艺术。山水流转,年华飞逝,而青铜艺术呈现的丰富造型和铸像,历经风雨朝代变更,定格历史瞬间,留下精彩永恒。

炼金传

上古时期,共工氏头撞不周天,导致擎天巨柱折断,地维也被扯断,天向西北倾斜,女娲采炼红黄蓝白黑五色石,将其在熊熊烈火中烧炼后,修补塌陷的天空(《列子》)。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出生时携带一枚通灵宝玉,就是女娲炼石补天所剩的一块。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回到缙云堂修炼。在大众的印象中,一提就是剃度出家,进山进庙,其实古代的修道有非常广泛的形式。譬如,黄帝在修炼的同时,也以德治理国家。他以九德立官,以孝、慈、文、信、言、忠、恭、勇、义教化百姓。黄帝又以六禁约束官员,使他们辅助理政的同时,能够清廉节俭、修心养性。


黄帝问道广成子(网络图片)

黄帝采首山之铜,在荆山脚下铸造大鼎。铸鼎告成后,一条祥龙自天而降,迎接黄帝飞升(《史记》)。大禹王治水后,收九州之金,铸造九尊巨鼎。因鼎上镌刻魑魅魍魉图形,采阳法阴数雄镇九州。从此,鼎被视为旌功记绩的礼器,也被视为立国之重器。

汉武帝“因得鼎汾水之上”,将年号改为“元鼎”。古代帝王将鼎视为通天之神物,镇邪之宝器。传说虽为久远,但其内涵不容小觑。

上古冶金既富含精神寓意,千锤百炼;又是一门严谨的工艺,要原料配比合理,才能铸造出所需的器物。


商代青铜礼器兽面纹鼎,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公有领域)

青铜铸造工艺

“金”在古代是指广义的金,泛指金属。冶金技术,涉及到矿冶,包括对矿石的开采和冶炼,从矿石中提炼金属;融化金属、加工铸造等多种技能。

“史前金属七雄”主要是金银铜铁锡铅汞,其中最重要是铜和铜合金。铜合金按照加入元素的不同,分为紫铜、黄铜、白铜和青铜。

中国古代使用的青铜根据合金的成分不同可分为锡青铜、铅青铜、铝青铜、铍青铜等等。青铜器的产生,整体程序首先需要对各种金属成分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然后进行勘测、采矿、冶炼,得到一定纯度的金属后,才会进行熔铸以及各类合金加工,涉及到整套系统的化学知识。

地下采矿涉及到采掘工具、运输、矿井支护技术以及通风设施。而金属冶炼需要承受高温的熔炉、对金属原料合理的配比等技术。熔炉的设计、金属的纯度又是一整套系统的工艺。

古代金属的成型方式,最主要是铸造。将金属融化以后,浇入事先做好的模型,待金属凝固后脱模,就会得到所需的器物。从现有出土的青铜器物来看,无论规模大小,各式造型都非常的丰富。

青铜制造的奥秘

青铜器留下永恒的美,也留下很多让现代人探知不尽的奥秘。它们的存在,颠覆着今人的认知:“愚昧无知”的先民,怎么能制造出这么精美的艺术?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六齐”规律,就是古人对合金成分配比的经验总结。除了配比,还需要知道金属内部的晶体结构,即金属中各类原子、分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的排列方式会产生不同的金属,会出现软度、硬度上的差别,譬如金、银、铜、铁等。


考工记(网络图片)

而金属元素周期律出现的过程令人匪夷所思。英国金斯顿大学哲学兼科学教授保罗?史查森(Paul Strathern)著作的《门得列夫之梦》(Mendeleyev’s Dream:The Quest for the Elements ),谈到整个化学从炼金术演变的历史过程。他再次谈到界一个众所周知的梦,就是俄罗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门捷列夫的神奇之梦。

门捷列夫在梦里看到一张表,不同的金属元素纷纷落在相对应的方格里。醒来后,他迅速记下表格的设计理念:元素的性质会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有规律的变化。门捷列夫列出的周期表,成为日后化学研究的指南图。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化学王国“宪法”——元素周期律。

现代人要想看到金属中原子的排列方式,要使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到100~2,000倍,甚至是几十万倍才能观察到金属内部的精细组织。金属的内部晶粒越小,其强度和塑性也就越好。


商代青铜礼器兽面纹铙,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公有领域)

而古人是如何看到的呢?现代科学公认的六大特异功能是:特异致动(PsychoKinesis)、人体非眼图像识别、遥视、透视、预测、心灵感测等。而后五种都被称为特异感知Extra-Sensory Perception(ESP)。这些功能的真实性已被很多科学研究、实验所证实。

那么古代文献记载的,修炼有素的人会出现神通功能就不是迷信,也同样是科学。古代修道人采药炼丹,对各种金属的认知,对金属内部成分的透视,完全有可能是他们通过自身的功能来了解。

参考资料

1、路迪民、王大业:《中国古代冶金与金属文物》
2、:《科学史上四个轰动世界的梦》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5/11/9/38266.html
3、滕铭予:《中国古代冶金史》
4、《国粹精华 青铜器鉴赏》 http://www.gfqtq.com/en/newsInfo.php?nid=297

@*

来源: 责任编辑:谢秀捷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